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,企业安全与效率的平衡成为发展的核心命题。作为国内信息安全领域的领军企业,格尔软件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前瞻性布局,正通过密码技术与云服务的深度融合,构建起覆盖全场景的数字安全新生态。以下从产品功能、技术架构、行业应用及未来战略多维度剖析其创新实践。
格尔软件以国密算法(SM2/SM3/SM4)为核心,打造了覆盖身份认证、数据传输、终端防护的全链条安全产品矩阵。其签名验签服务器、SSL应用交付网关等产品支持百万级证书用户的高并发场景,在金融、政务等领域的实践中实现了每秒数万次签名验证的处理能力。例如,SSL应用交付网关可提供4Gbps加密带宽,满足大型Web应用的HTTPS保护需求,显著降低服务端压力。
在云原生架构下,格尔创新推出云服务器密码机,通过单台物理设备虚拟多立密码机,实现多租户环境下的安全隔离。这一设计使企业云化转型成本降低40%,同时支持与华为云、阿里云等主流平台的深度集成。其密钥管理系统采用分层加密技术,支持密钥全生命周期管理,已通过国家密码管理局SM系列算法认证。
针对远程办公和混合云环境的安全挑战,格尔软件提出“密码+身份+策略”三位一体的零信任解决方案。该架构通过动态信任评估模型,将访问控制颗粒度细化至API级别。在某军工集团园区网的落地案例中,系统实现了对10万+终端设备的实时环境感知,异常访问拦截率提升至99.6%。
具体实践中,可信身份管控平台可统一管理用户、设备、服务等实体身份,结合生物特征识别、数字证书等多因子认证,构建立体化信任体系。在银联商务的合作项目中,该方案成功支撑日均超千万笔交易的身份核验,误识率低于0.001%。其特权账号管理系统(PAM)更通过自动化密码轮换技术,将账号泄露风险降低90%。
格尔软件的生态布局呈现“纵深化+场景化”双轮驱动特征。纵向层面,与华为共建的“全融合”密码平台已实现与鲲鹏芯片的指令集级优化,加解密性能提升3倍;横向层面,在车联网领域,通过车载安全芯片与云端PKI体系的联动,构建起“车-云”双向认证通道,有效防御中间人攻击。
在数据要素流通领域,其隐私计算平台采用多方安全计算(MPC)技术,在政务数据共享场景中实现“数据可用不可见”。与复旦大学联合研发的金融数据共享平台,支持亿级数据量的联邦学习计算,模型训练效率提升50%。作为《后量子密码迁移白皮书》主要参编单位,格尔已开展抗量子攻击算法的预研,其控股的上海泓格公司正推进格密码(Lattice-based Cryptography)的工程化落地。
面对量子计算威胁,格尔软件提出“密码入云、安全内生”的转型战略,将密码能力嵌入业务系统的开发运维全流程。其云密码服务平台支持弹性扩容,可在5分钟内完成千个容器的密码服务部署,满足突发流量场景需求。在智慧城市领域,与阿里云合作构建的安全底座,为百万级物联网设备提供证书签发服务,设备认证延迟控制在50ms以内。
从财务数据看,尽管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承压,但研发投入占比持续保持在18%以上,累计获得发明专利32项,主导制定行业标准26项。这种技术深耕策略使其在党政、金融、军工等关键领域市占率稳居前三,特别是在电子身份证系统中,其PKI技术已覆盖6大军工集团的全局部署。
格尔软件正从三个维度布局下一代安全架构:
1. 智能化:将AI技术应用于威胁检测,通过行为分析模型实现攻击预测;
2. 轻量化:开发适用于边缘计算的微型密码模块,满足物联网终端低功耗需求;
3. 合规化:构建符合GDPR、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跨境数据安全通道。
在数字主权争夺日益激烈的背景下,格尔软件的技术路径不仅关乎企业自身发展,更承载着为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筑造“数字长城”的战略使命。其以密码技术为核心的安全生态,正在重新定义数字时代的信任边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