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当传统行业撞上数字化浪潮,谁能成为破局者?

数字时代的洪流下,一个尖锐的问题始终存在:中国企业能否摆脱技术依赖,在全球化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?面对这个世纪之问,江苏润和软件用十五年发展轨迹给出了答案——在202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,这家中国科技企业携"AI+星闪"技术方案惊艳全球,现场签约订单超3亿元,成为首个将无线通信时延控制在0.1毫秒内的中国方案。江苏润和软件锐意创新铸就智慧科技新典范的背后,藏着怎样的突围密码?
二、核心技术突破:如何打破"卡脖子"魔咒?

在工业物联领域,传统有线连接方式存在部署成本高、维护困难等痛点。润和软件自主研发的星闪技术,通过AI算法优化信号传输路径,在山西某智慧煤矿项目中,将井下设备组网效率提升80%,维护成本降低65%。这项技术突破绝非偶然:2024年企业研发投入达4.3亿元,占营收比例达14%,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21项,其中星闪相关专利占比达40%。
更令人瞩目的是在MWC2025展会上,润和软件展出的HH-D系列开发板集成Bosch高精度传感器,实现设备定位误差小于5厘米,这项指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正如其副总裁刘洋所言:"我们在无线通信协议栈上重构了物理层算法,就像给工业设备装上了'数字神经系统'"。江苏润和软件锐意创新铸就智慧科技新典范的技术路径,正在改写中国企业在基础技术领域的角色定位。
三、行业赋能:技术如何跨越实验室围墙?

在江苏某三甲医院的智慧药房,润和软件部署的多模态视觉系统,通过开源欧拉系统实现药品分拣准确率99.97%。这个案例背后是企业在2024年构建的"数据处理-算法开发-模型部署"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,该体系已服务超过200家医疗机构。
金融领域的突破更具代表性:基于昇腾算力打造的FinLP大模型,在江苏银行智能风控系统中,将信贷审核时间从3天压缩至8分钟,不良贷款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2%。这些数据印证了企业"技术下沉"战略的成功——2024年行业解决方案收入同比增长37%,在电力、教育等垂直领域市场占有率均突破20%。
四、生态构建:单打独斗还是共生共赢?
2025年初,润和软件与华为等企业共同制定的《智慧城市感知体系设备规范》成为国家标准,这背后是其在开源鸿蒙生态中的深度参与:累计贡献代码量超百万行,主导开发了12个核心模块。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全球化布局——与德国Bosch达成传感器技术合作协议,在欧洲建立联合实验室,这种"技术标准输出+本土化合作"模式,使其海外业务收入在2024年实现翻倍增长。
在星闪联盟发起的"联接智能世界"倡议中,润和软件提出的工业操作系统架构被纳入国际标准草案。这种生态构建能力,正是江苏润和软件锐意创新铸就智慧科技新典范的关键支撑。数据显示,其合作伙伴数量从2020年的86家增长至2024年的327家,生态圈年产值突破50亿元。
对于谋求数字化转型的企业,润和软件的实践给出三条可操作路径:研发投入必须向底层技术倾斜,形成自主可控的技术护城河;行业解决方案需要建立"需求洞察-快速迭代-持续运维"的全周期服务能力;生态建设要遵循"技术开源化、标准国际化、合作多元化"原则。当科技创新真正扎根产业土壤,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。